发布时间:2021-02-22点击次数:843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系统观念”第一次被写进中央文件,并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就内涵来说,“系统观念”与“系统”直接相关,二者之间是认识论、方法论与世界观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前者是后者在认识论和实践观中的反映。所谓系统,就是要素以一定结构或形式组合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包括构成要素、结构形式、功能作用3个方面。要素构成系统,结构规定要素,结构与要素形成特定功能。系统观念是一种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其核心就在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将对象看作一个系统,分析其构成要素、结构形式、功能效果、外部环境以及变化规律。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这是从系统演化方向、系统内部外部环境、内部结构形式、要素整体功能4个方面对系统观念的细化分解。这为新发展阶段如何坚持和运用系统观念指明了基本方法、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在未来15年尤其是“十四五”期间,以系统观念为指导建设好生态文明,也必须从这4个方面入手。
加强对新发展阶段新型生态环境问题的前瞻性思考、战略性预见
在不同发展阶段,在不同经济产业结构下,生态环境问题的类型和程度都不相同。这是因为,生态环境作为一个系统,与人类生产系统、生活系统息息相关,生态环境问题随着外界系统变化而不断变化。对未来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前瞻性思考、战略性预见,并以此来调整、规范甚至决定现在的行为做法,正是对生态环境系统动态演化性的积极应对。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到来,大量新材料、新能源技术不断涌现,势必改变未来产业结构和消费品类型,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诸如电子废弃物、快递包装垃圾、微型塑料颗粒物等问题将逐渐凸显,势必给未来环境治理带来新的挑战和难度。
当前,我国虽然逐渐转向高质量发展,但实现高质量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国主要工业产品,如钢铁、水泥、玻璃、火电、石化的产量虽然已经达到峰值,但这个峰值平台期可能会保持5-10年才会有所改变。我们要锚定“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的2035年生态文明建设远景目标进行前瞻性思考、战略性预见,提前研发相关环保技术,优化产业结构,进行相关制度创新。如此才可以抓住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动权,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对优美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的需求。
加强对新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内外部环境的大视野分析、全局性谋划
在系统论看来,任何系统都有三重内涵。首先,自身是一个独立运转的系统;其次,自身是包含许多子系统的母系统;最后,自身是一个更大的母系统中的小的子系统。虽然系统是有层次和边界的,但这种层次和边界都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放开眼界、开阔视野,在各种纵横交错的系统群落中定位系统、发展系统。如此才可以全面准确地把握系统自身的特定规定性,确定其真正价值,使其功能运转服从服务更大的母系统。
当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看到它是关乎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千年大计。“十四五”期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处于关键期,建设生态文明要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战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个大前提下进行。要看到节约资源和保护资源是基本国策之一,是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实施的基本政策。要看到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一体,必须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中去。要看到生态环境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还是民生问题、政治问题、文明问题、外交问题,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点、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良好国际形象的发力点。要看到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负担和包袱,还是可以变成金山银山的财富。要看到生态文明建设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突出位置,不同于创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位置、“三农”工作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位置。要看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方略之一。要看到“美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五个基本特征中的一个、五个新发展理念中的一个。
在新发展阶段建设生态文明,要在这些大局中进行定性、谋划。否则,我们将无法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意义而陷于狭隘的事务主义或者本位主义。
加强对新发展阶段生态环境治理手段和方式的结构性优化、战略性布局
任何系统都有一定内在结构,结构是系统各要素的结合、建构的基本方式。要素通过结构形成系统,要发挥作用必须经过结构这一中间环节。即使要素相同,若结构不同,系统及其功能最终也不同。石墨和金刚石虽然都由碳元素组成,但由于化学分子式不同,其硬度也截然不同。一个好系统,不仅在于好要素,还在于系统的好结构。如果一个系统内部结构不好,不仅外在功能无法提升,而且还会导致大量内耗。因此,要改善提升系统功能,就必须对系统的内部结构进行优化升级,科学合理布局系统要素。
生态文明建设牵涉资源能源结构、经济产业结构、生态环境治理权力结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指标结构。当前,我国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以公路货运为主的运输结构没有根本改变。2019年我国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为7.1%、39.0%、53.9%,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第二产业比重依旧偏高。
在能源结构方面,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煤炭消费国、金属消费国、矿产消费国。2019年全年能源消费约占全球24%,煤炭消费约占全球50%,煤炭消费量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57%,清洁能源消费量仅占23.4%。在运输结构方面,2019年我国公路货运占货运总量的74%。在生态环境治理权力配置结构方面,市场作用略显不足;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尚未建成,环境治理的领导责任体系、企业责任体系、全民行动体系、监管体系、市场体系、信用体系、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尚在完善中。破除唯GDP主义、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还正在初步实施中。
因此,在新发展阶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对制约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各种手段进行优化重组,对支撑生态文明建设的各种有限资源进行战略性布局。切实转变和优化我国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中所占比例,实现能源利用方式的高效、安全、经济、绿色转型;切实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发展动能,发展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经济效益高的绿色产业;切实凝聚全社会建设生态文明的磅礴之势,形成各得其所、各司其职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加强对新发展阶段生态文明系统各要素功能的整体性推进、全面性发展
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统一整体,整体性是系统的本质特征。系统观念也强调从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中去理解整体。一个系统如果缺失某个要素尤其重点要素、关键要素,其整体功能就无法发挥出来甚至陷于瘫痪。
因此,建设生态文明,要充分发挥所有生态文明要素的功能效果。要增强忧患意识,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全要素、全地区、全方位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统筹修复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等自然生态要素,统筹城乡、东中西、陆海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是个大系统,建设好生态文明,要着力构建五大体系: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目标责任体系,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其中,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灵魂,生态经济体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目标责任体系是动力,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生态安全体系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底线。只有将这5个体系建设好,各种生态文明要素才会形成整体合力,生态文明系统建设才会取得最佳效果。
来源:中国环境报